2011年5月29日星期日

佛門第一課(第二堂得著)

網友文少留言,提到阿貓學佛流於「形式主義」。坦白說,阿貓對乜乜主義、物物主義向來抗拒,聽到便頭痛,不想辯解。不過,今回第一時間聯想起從小至今常用的罵人穢話,“你食屎疴飯啦”,家人認為這句話有違常理,證明阿貓骨子裡有反傳統的潛意識。嘿嘿!可能阿貓天生是反「形式主義」的人。

回歸正傳,第二堂沒上課,道場安排學員參加由台灣來港的滿法師主講的『美化人生』講座。主題是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》,內容對阿貓這個初哥相當艱深,現在還要慢慢查讀經文。法師沒有直接詮釋經文,只是閒話家常解說「事佛(承事佛陀的教誡)」經常遇上的「吉凶(歡喜與疑惑)」,個多小時,略有體會。

阿難,則阿難陀,是佛陀的唐弟,亦是佛陀的侍者(隨從人員)。問,為何要問?有五種說法:(1)不解故問。(2)疑惑故問。(3)試驗故問,這是帶有考試老師或長者的發問。(4)輕觸(漫不經心,隨隨便便)故問。(5)利樂有情(自己並無疑惑,見大眾心有疑卻不懂問,替其行事)故問。

問,確實是一門大學問。經常聽人說:“這是一個好問題、這是一個蠢問題”,問題之所以有「好」與「蠢」,會否與問的因由有關,同樣是因果關係!?

點題是:信奉佛教,依教奉行,所得果報是吉祥,反之則無。依教奉行,對信眾而言是知易行難之事,對非信眾而言容易產生反感。世人對宗教常有抗拒心,成見指導認知方向,容易找到各宗教的渣子,借題發揮。

法師解說,不信沒關係,卻務請心存基本尊重,這是做人的禮儀,令阿貓想起一句俗語,“樹大有枯枝,族大有乞兒”。宗教與信仰不同,前者是人構成的在世組織,後者是人心靈的歸處。因人而成的事物,自有人的劣根性,沒必要一竹篙打一船人,更不用以感觀認知批判別人。

講座裡提到「殺生責任」,法師講得很有趣。眾生平等,就算未能食素,吃時必須懷著感恩的心。至此,阿貓有點困惑,阿貓經常對蚊、蟑螂、小泥蟲…不客氣,殺生無數,罪過!罪過!拜托,大帝們少在我眼前出現,加深阿貓罪孽。

印象最深是法師問,“幾時事佛最好?”答案是“真心想做時最好,才能有歡喜心。”阿貓體會的「活在當下」正是如此。

1 則留言:

  1. 咁,放生呢?我見香港一個藝人(王喜),做放生都做得好落力吓!但...特登「買」D生命嚟「放」,會唔會好似,鼓勵D人去捉佢地先呢?好R頭!?

    uNDoma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