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6月27日星期一

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白話語譯

從小馬馬虎虎學習中文,書到用時方恨少,讀《心經》,讀得頭昏眼花。幸得惟倫師姐相贈《心經》,內裡有粵音註、句解、潘光宗教授白話語譯與Edward Conze英文譯本,對《心經》多了認識,先把《心經》音註與白話語譯抄上來,公諸同好。

嘿嘿!算作第一次抄經(阿貓是用手寫板寫網誌的,今回實實在在一字一句抄,無花無假)。原經文()內是粵音,白話譯本()內是註釋。為方便閱讀,分段抄錄經文與白話譯本(啡字)。 


觀自在菩蕯(袍殺 行深般若(波野)波羅蜜多時  照見五蘊()皆空  度一切苦厄

觀自在菩薩,修行達極高(行深)智慧到彼岸境界(般若波羅蜜多)之時,如實知道身心是變化無常,超脫了所有苦惱和困厄。

舍利子  色不異空  空不異色  色即是空  空即是色  受想行識  亦復如是

舍利子(佛陀弟子)!身體離不開「空(變化無常的現象)」,「空」也離不開身體,(認識)身體即是(認識)「空」,(認識)「空」即是(認識)身體;心(受想行識,指心理層面的事),也是這樣的。

舍利子  是諸法空相  不生不滅  不垢不淨  不增不減

舍利子!世界一切事物都呈現兩邊相互變化的的表面現象,不須執著生滅、垢淨、增減的任何一邊。

是故空中無色  無受想行識  無眼耳鼻舌身意  無色聲香味髑法  無眼界  乃至無識界  無無明  亦無無明盡  乃至無老死  亦無老死盡  無苦集滅道  無智亦無得  以無所得故

所以在兩邊相互變化無常中,沒有獨立存在的身,沒有獨存的心(受想行識)。沒有獨存的的感覺器官,沒有獨存的感官對象,沒有獨存的知識概念。沒有獨存的十二因緣流轉,也沒有獨存的十二因緣還滅。沒有獨立自存的四聖諦(苦集滅道)。沒有獨立外設的智慧和成果。因此沒有任何獨立自存的對象。

菩提薩埵(殺多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  心無罣礙(掛外 無罣礙故  無有恐怖  遠離顛倒夢想  究竟涅槃(獵盤

菩薩,由於智慧到彼岸,心中沒有牽掛。由於無牽掛,也就不恐懼,揚棄不合符因果的想像,徹底體證解脫自在。

三世諸佛 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  得阿耨(柯鈕)多羅三藐()三菩提

一切佛在任何時間,都是由於智慧到彼岸,得無上(阿耨多羅)正等正覺(三藐三菩提),達到圓滿的覺悟。

故如般若波羅蜜多  是大神咒  是大明咒  是無上咒  是無等等咒  能除一切苦  真實不虛

因此知道智慧到彼岸,是神通廣大的真言(),是正大光明的真言,是至高無上的真言,是無可等同的真言,能捨離一切苦惱,真實無誤沒有虛假。

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  即說咒曰 

揭諦揭諦(嫁爹嫁爹 波羅揭諦(趴娜嫁爹) 

波羅僧揭諦(趴娜生嫁爹  菩提蕯婆訶(煲啲梳哈

故此宣說智慧到彼岸真言,就是說:

去啊!去彼岸啊!圓滿地去到彼岸!祝福得到正覺!

7 則留言:

  1. 嗯﹐不想潑你冷水
    由於心經可以是大般若經的導讀﹐你用意譯原意是好的﹐但就很難將經中所有意思完整地闡述出來。
    另外﹐你這樣意譯﹐便忽略了很多佛學詞背後的佛理啦。
    例如照見「五蘊皆空」﹐你譯成「如實知道身心是變化無常」﹐我便覺得有點問題。
    因五蘊中的色﹐是指色相﹐色相不是純粹的身心﹐而是整個物質世界。
    當然﹐如果真是依足佛偈和佛理去譯的話﹐你可能要每句翻譯﹐再寫句子意思﹐再解釋所謂五蘊﹑十二因緣等等概念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Re 文少:嘿嘿!你看漏了第一段末句的「先」字。不過,還是感謝你的提點。

    回覆刪除
  3. 原來這只是開篇來的﹐我錯怪你了

    雖然我不是佛教徒﹐但每次看到人家談佛學﹐我都很興奮﹐興致勃勃的跟人傾佛偈的(笑)

    至於我為何學佛理明佛偈﹐卻不算是佛教徒﹖原因是我自知無能力持戒﹐知而不做﹐又點算係佛教徒呢﹖(笑)

    單以惡口為例﹐我夠知惡口會作口業囉﹖但我戒唔到嘛﹖咪索性率性而行囉﹖

    但你千祈唔好學我呀﹖我呢亭人﹐係早就諗住「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」gala(歪理)

    回覆刪除
  4. Re 文少:論口孽,彼此彼此,我同樣不濟。沒關係,佛家論:人死如燈滅,沒有地獄可去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