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6月28日星期二

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名稱解讀

惟倫師姐送的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,對阿貓這個初學佛者實在是寶,單就《心經》名稱已有簡潔解讀。學習,最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,從微認識,打好基礎,往後才能豁然貫通。為了加深記憶,計劃做點筆記,貼上來公諸同好。坊間有不少解讀《心經》文本,各有精要, 使讀者增進瞭解,功德無量。

「般若」,是梵文Prajna的音譯,意思是「智慧」,但不同於一般理解或辨識能力的世間智慧,也非一般所謂的聰明才智,所以玄奘法師並沒有把「般若」直譯為「智慧」,反而沿用梵語音譯,意為在中國文字裡,無法找到二個字可以代替。「般若」,是以人的靈性體會證悟的智慧。

星雲大師指出,佛陀說法四十九年,光是講「般若」已花了二十二年。「般若」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,就是真我,現世的我只是假我。人人都有「般若」,人所以愚痴,就是因為不能認識「般若」,不能認識自己的內在本來面目。

「波羅蜜多」,是梵文Paramita的音譯,意思是「度」或「到彼岸」,彼岸是指得到解脫開悟,沒有罣礙(牽掛障礙)的涅槃(不生為涅,不滅為槃)境界。彼岸的相反為「此岸」,是凡人輪迴生死、充滿煩惱的迷惘世界。

「般若波羅蜜多」,是指透過修行而體證「空」的精義,以般若智慧來超脫生死輪迴的苦海,到達解脫自在的彼岸境界,正是佛法解脫人生苦痛的最終目的。

在佛學的角度,只要發願修習,就能由「此岸」到達「彼岸」,進入解脫的境界,正是「六波羅蜜多(或稱「六度」法門)」。透過「布施」、「持戒」、「忍辱」、「精進」、「禪定」五個階段(五度),開始進入「般若(第六度)」。

「六波羅蜜多」能修正人的「六蔽」。

「布施」能修正「慳貪」,指不問回報,對他人廣泛展開無相布施的修行方式。

「持戒」能修正「毁犯」,指遵守日常生活規則的修行方式。如佛門五戒:不殺生、不邪淫、不偷盜、不妄語和不飲酒。

「忍辱」能修正「瞋恨」,指忍受痛苦及侮辱的修行方式。其功德是布施和持戒所不及的。

「精進」能修正「懈怠」,指不惜一切努力的修行方式。

「禪定」能修正「散亂」,指集中心靈於現在之事的修行方式。不只是閉目打坐的參禪,還指活在我們行住坐卧之間的禪。

「般若」能修正「愚痴」,指基於理解自我的智慧,從事修行,能輔佐其他五種修行方式。

達摩禪師有首偈這樣說“心心心,難可尋,寬時遍法界。窄也不容針。” 「心」,明心也,明白自己的心與本性。想成佛,便要明心,佛是心造,不是佛作佛,是心作佛,無法在心外求佛。所謂明心,就是明白煩惱未生以前的那個心,煩惱是後來才有,因「無明」便有煩惱。

「經」,徑也,是一道橋樑,讓人沿此路徑走到彼岸。經的存在價值,在於修行者通過讀誦,得到引導,開發自己的心靈,從中得到領悟,用心參透佛理。

「心經」,是代表「般若思想」的核心,是一部包含佛學精華的經典,透過認識《心經》獲取智慧,理解現實人生問題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