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5月5日星期日

金枝欲孽II敗在扮高深

本沒打算看《金枝欲孽II》,知道收視欠佳與劣評如潮後,反而產生好奇心,一口氣看完五集,不禁偷笑,TVB終於有今日了,惡性循環,應有此報。過去十多年,香港電視圈在「一台獨大」的氛圍下,觀眾群只剩下懶得用腦的「C9們」,現在才來考驗她們的IQEQ,少開玩笑吧!

多年來,TVB的「擁躉」被悉心〝栽培〞,甘心被愚弄智商。今天,TVB因劇集賣埠能力每況愈下,加上將有新對手出現,不得不嘗試創新求變,以演技出眾的視帝視后分別出演兩部題材突破的劇集,意圖殺出血路,可惜「擁躉」全面sayNO〞,浪費演員。《神探高倫布》敗在一個〝亂〞字(或許會另文再述),《金枝II》敗在〝扮高深〞,眼高手低。

中外電視劇觀眾只有兩類:一、看劇為了「過日神」,貪其不需用腦。二、尋求觀能刺激,貪過癮。市場學,最忌搞不清「顧客群」,推銷產品注定失敗。為甚麽《老表,你好嘢》能夠成功?就是故事簡單,不用腦也看得明白,取材貼近生活,家庭觀眾(尤其C9們)看得過癮,願意追下去(阿貓也看了10集才投降)。

《金枝II》幕後主事人勸喻觀眾要有耐性,頭幾集鋪排的多條伏線,往後將會是一浪接一浪的高潮。虧他們還敢大言不慚,連長劇(40集?)的要門也搞錯。長篇故事首段最忌伏線多,易分散觀眾(讀者)的專注度,削弱故事主幹的吸引力。金庸小說之所以能百看不厭,就是故事主幹永遠鮮明活現,其他支線首尾對應,來得自然,完得適時。

故事開首,同樣最忌人物繁雜,令觀眾失掉焦點,很快便會索然無味,頻打呵欠,《金枝II》亦犯了這個大忌。還有,不知是故意或無心,劇中人物不論主子下人、宮內宮外,都是城腑極深與伶牙俐齒之輩,幾乎唸過對白的角色都像一條「伏線」,都像個隱喻。觀眾明知話裡有話,卻搜索枯腸也想不通弦外之音,看得人頭昏腦脹,難疑自己是個笨蛋。

最糟透是這群人物明顯在勾心鬥角,觀眾卻看不出他們究竟在鬥甚麽?《金枝I》的「宮鬥」是圍著一個男人(皇帝)來鬥,爭寵是〝鬥〞個原動力。《金枝II》,皇帝變了「隱形人」,群妃都是深宮失寵怨婦,她們有何值得鬥生鬥死?主子無權無勢,下人(宮女、嬤嬤等)還能〝鬥〞甚麼?

據聞故事主旨是〝你玩謠言定謠言玩你〞。倘若真的如此,確實頗有玩味,若能拿掐有度,不失是個好題材。問題是為何要造謠?造謠總要有目的,為財?為名?為權?恕阿貓笨,首五集只看見眾人為無聊而造謠,正宗〝無事生非,無聊透頂。〞

劇集的對白,驟看尚算有紋有路,卻無法打動阿貓,皆因唸的人唸得生硬,音調、表情與身體語言全不配合,相信與唸的演員不明所義有關,只能照稿讀,交行貨。連演員都無法理解的故事,就算是視帝視后竭智盡力也不能扭轉乾坤。

《金枝II》的重頭角色,出場至今,個個面目含糊,如妃已不是以前的如妃,性格菱角盡毁。高流裴只是個放蕩伶人,不知所謂的男人。湘菱是要角,身份卻是個奶娘,在「宮鬥劇」擔戲實在欠缺說服力,她憑甚麼可呼風換雨?佟吉海的瘋瘋癲癲,更叫人摸不著頭腦,這樣的人物有何吸引力?宛琇更無聊,無厘頭地怨,無厘頭地恨,是個壓根兒令人煩厭的角色。

首五集接二連三的〝崑曲〞場面,究竟隱喻著甚麽?如此大篇幅描述,難道只是賣弄排場,讓故事顯得華麗奪目。歌姫婉清的出現,只為突出高流裴放浪不覊的性格嗎?婉清是重角嗎?是「伏線」嗎?會再出現嗎?這類劇情推演手法,難怪「C9們」不耐煩。

神劇《天與地》只玩時空交錯,已挑戰「C9們」的智商,收視平平無奇。《金枝II》竟敢玩「哲理」,玩「謠言秀」,直是蹂躪「C9們」的自尊心。編導大佬們,你們有瞭解自己的顧客嗎?既然TVB習慣用「低B劇」喂養「擁躉」,胡亂轉「菜單」,注定趕客。

2 則留言:

  1. TVB已經賣盤了, 同以前相比, 很多已是有形無神, 自從新聞部自我閹割後, 連阿叔阿伯都學上網算了, 不再看TVB, 更何況後生仔女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