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理書櫃,看見去年買的《13點‧戀戀巴黎》,童心未泯,決定重看。李惠珍的《13點》是中學時代最愛看的少女漫畫,有新書出版,作為「粉絲」自然不甘後人,買來收藏。
據說「十三點」本是上海市井俚語,因為解放後有大量上海人南移廣州才變成廣東俚語。「十三點」初時意思是「敲亂鐘」,指掛鐘發生問題,在十二點時,敲了十三響,即俗語的「癲癲哋」。而《13點》書名源自作者母親經常以「13點」稱呼活潑好動、不聽話、喜辯駁的女兒。
雖然《13點》是少女漫畫,内容卻能做到反影社會百態。以“諧音”為故事人物取名,顯示作者的別有用心。「13點」是發達城首富的獨身女,人見人愛。父親「周申銀」與母親「鲁來嬌」慈祥精明,非常疼愛13點。
兩位同學兼閨中密友「遲姍姍」與「羅素珍(肥妹)」,對「13點」馬首是瞻。追求者有從事電影製作的「富家飛」,OTTO時裝店老闆的「畢圖士」與無所事事的「瘦皮」,三人視「13點」為女皇。異性好友「古靈精」,視「13點」為偶像。唯利是圖的貿易公司東主「毛量度」是「13點」的鄰居。住在黃金國的超級“八婆”私家偵探「 花花 小姐」是「13點」的勁敵。
《13點》最大特色是主角經常更換新款時裝,每期多達幾十款。當年有時裝設計師參考《13點》裡的時裝設計衣服,視「13點」為「紙上時裝設計師」,流行資訊的先鋒,60~70年代少女們的虛擬偶像。
《13點》另一個受歡迎的原因是內容不涉色情與暴力,題材集中描寫女主角與親友充滿人情味的生活小事。主人翁每遇困難,都以智慧來解決,積極的生活態度令當年的父母、老師不會嚴重抗拒,“隻眼開隻眼閉”容忍孩子“偷偷看”。
踏入80年代,李惠珍忽然停止創作《13點》,『博益』曾於1996年以「精裝合訂本」把《13點》以月刊形式重新印製發行。而《13點‧戀戀巴黎》是作者應法國旅遊局邀請畫《13點》協助宣傳的最新作品。
故事記述「13點」帶同一班好友和「御用設計師」衝出發達城,闖進時裝之都巴黎,盡情發揮貪靚本色,帶齊各款新穎時裝穿梭巴黎的著名旅遊勝地。作者採用多種電腦技術,令新作服飾比舊作更目不暇給,每次重看都能勾起過往無數的美麗回憶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