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9月27日星期日

《我是自殺者遺族》

雖然經台灣朋友推薦買了書,卻抗拒不敢開卷。近日終於鼓起勇氣讀完它,一如所料,讀完後心情沉重,良久無法釋懷。作者呂欣芹擁有雙重角色,她是醫院自殺防治中心的醫師,也是自殺者的遺族。她跟同行 方俊凱 合力把工作與個人經歴記錄成書,讓讀者瞭解自殺者遺族不一樣的生命故事。

 Picture
書篇幅不多,不到200頁,分三部分:第一部作者呂欣芹敘述姊姊自殺和自己的心路歷程,及為何與同行 方俊凱 決定以自殺者遺族為議題寫成本書。第二部敘述16 位自殺者遺族對家人自殺的感受,分有子女自殺、父母自殺、配偶自殺和手足自殺四個族群。第三部作者分析自殺者遺族經歷的六段心路歷程。

作為輔導專家與自殺者遺族雙重身分的呂欣芹,她認為喜、怒、哀、樂都同等可愛,要「走出」悲傷或要做「悲傷輔導」,都是標籤「悲傷」情緒、污名化「悲傷」,定論悲傷不正常,必須「輔導」。而事實是人們因為有愛,所以悲傷。因為心軟,所以受傷,這是生命的厚度,是對生命的真實回應。

所以「專家」同樣有脆弱,同樣會悲傷,真正的「悲傷輔導」是如何保留脆弱與悲傷,幻化成一種柔軟與慈悲去感受自殺者遺族的傷感,從而傳達同理心為自殺者遺族療傷止痛。

本書最吸引的是第一部分,作者用溫柔的筆觸把自己的經歷仔細道來,文字帶着淡淡哀愁。第二部分描述欠缺詳盡,讀者難於深度體會每個案件,無法產生太多共鳴。第三部分的學術性分析,可能為了遷就讀者水平,敘述不夠全面。

「自殺」是自殺者的一種選擇,是局外人無法理解的選擇。而自殺者遺族角色尷尬,既不是當事人也不是局外人,卻無法選擇結果!仍然相信,死亡是離開,只是亡者換個住處,住在她愛的人與愛她的人心裡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