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2月10日星期五

試談「蝗蟲論」

某日,阿狗檢示阿貓每早用來沖咖啡的高鈣脫脂奶粉,阿貓即時表示:“還有半罐,未需補充,一日一匙,尚可用多一個月。” 阿狗反應激烈:“真不知世情,今時不同往日,只要是奶粉,不管種類也成內地自由行的囊中物,經常缺貨,要預早安排。妳愛用的洗頭水、會吃的各類中成藥,同樣成搶手貨,醬油與即食麵,甚至日、台、港產的零食也是,價錢當然漲了不少。”

嘩!以為只是港爸港媽要爭奶粉尿片,終於殺到埋身,誰叫偉大祖國經已沒有適合人用的東西,遺害超越香港口岸。一把掌打不響,部分港人「反蝗」,實在事出有因,單純以「文化差異」、「歧視」、「標籤」與「族群撕裂」解讀情況的人,何嘗不是五十步笑佰步的膚淺。
曾特首叫港人理性包容,不禁要問:“何謂理性?何謂包容?” 前者,文友Hana的采文『凶狠地講道理』,深得吾心。後者,阿貓定義為“心情好時,忍得就忍;心裡有火時,包容,即是「包著來溶掉」的意思。”

一位認識的長者,某日,自覺身體非常不適,遵照醫生指引,立刻到急症室求診。早上九時多到達屯門醫院急症室,時運低,全天遇上三位孕婦(雙非?)衝急症室,看完病回家已將近晚飯時刻。長者呻著“以前最多等三、四句鐘,現在要一倍時間多,難怪有人「反雙非」。”針唔揦到肉唔知痛,風涼話不是小市民的專利。


嘈,當然不能解決問題,但至少能讓權貴(尤其中方官員)知道事態嚴重,不失是個有效率的方法,非常時期,非常手段,正路過正路。向來極厭惡「歧視」、「標籤」與「族群撕裂」等詞彙,實事求是,心中無鬼,怕甚麽「歧視」與「標籤」。族群撕裂,是人類的原罪,利益當前,父子也冇情講,何況三唔識七的鄉俚同胞。

說矛盾是文化差異造成,實在有點以偏概全。中國幅員遼闊,東南西北均有文化差異,要包容,必須雙方願意努力。入門問禁,是我國幾千年的基本禮儀指標,陋習只能留在家裡做,出門自須遵守人家的規矩,才是王道。

若干年前,阿貓到各省省會級中醫院實習,看過不少同胞們的陋習。這時候,倘若有醫護人員厲聲斥責,犯規者大多能安靜地接受。近年,自由行把同樣的陋習帶來香港,受批評時,卻會惡人先告狀。看見同胞們滿臉“港人是兒子,老子是爹娘,來港花錢養兒子”的表情,阿貓解讀為“口袋多了「人仔」,便能把幾千年行之有效的禮儀忘記得一乾二淨,強國確實強得有道理。” 這能以「文化差異」作結論嗎?
中國經濟崛起,開放自由行,對自身同樣有莫大裨益,滿溢的民間資金有出路,同胞更多機會看世界。出外旅遊消費,是單純的經濟往來行為,一買一賣,各取所需,不存在誰靠誰問題,處位平等,這是『經濟學ABC』的道理。發財要立品,人格才能變得尊貴。

一竹篙打一船人,自然不對。經常表示一地人口只要有1%是劣質,已能使該地雞吠不寧,中國有13億人口,只要少部分劣質者南下香港,香港也會苦不堪言。回歸將近十五年,港人最近才爆「反擊戰」,忍耐力不算不高,阿貓不忍苛責。
幾多雙非幾多B,確實是超級大難題,不是香港單方能作主。以『釋法』解決根源問題,香港的『終審庭』將會被廢武功,頓失超然地位。日後,不但與《基本法》有關的案件無法作出最終裁決,其他案件審議也會被挑戰權威。誰損失最大?香港人,是自己呀!

《基本法》雖不是「天條」,勢情卻是修改不易,阿爺一日不寬容,實難成事。《基本法》建基於《中英聯合聲明》,牽涉中國對外事務,香港更無發言權,燙手山芋誰敢接。
行政手段,成本極高,要多少海關人員把守遊人川流不息的各口岸才夠?要多少執法人員剿滅匿藏在全港各區的『中介公司』、『月子公寓』與『雙非孕婦私竇』才夠?衝急症室收「天價」,湯大狀早有言,這樣極有可能干犯歧視條例,引來另一波的司法覆核。「政客」的吶喊,單用嘴巴自然簡單,成本同樣要市民付鈔。

現今,政府急求內地官員打救,請他們代為打擊『中介公司』與『孕婦運輸車輛』。雖然必定有效果,但換個角度看,何嘗不是自填申請表拜請阿爺「河水犯井水」,再次證明『一國兩制』,純屬空談理想。自由行,有利有弊,甜苦交集,世界沒有免費午餐。「政客」催逼政府做嘢,代價當然由市民自付。
阿貓對所有「道德高臺」也嚏之以鼻,講就天下無敵,做就無能為力。如果市民選擇用「嘈」來爭取焦點,請繼續,阿貓諒解你們的壓力。如果市民選擇「包容」來面對,忍無可忍,重新再忍,請繼續,阿貓明白你們的無力。

「反蝗論」有理與否,不是誰說了算。嘈吵,習慣就好,沒甚麽大不了,勉強去忍會屈出病來,有害健康。歧視!?標籤!?又如何!?先有惡行,才有歧視與標籤,做得出,就要認,能怪誰!?

4 則留言:

  1. 整天叫人包容包容,包容也是有限度的,包皮過長還要剪掉呢!港人不爽爲何還要留著過長的包皮!

    回覆刪除
  2. 部分陸客沒公德是一樣。雙非孕又是另一樣。前者是意識未養成,並非大事。後者緣於攞著數,就可以歸入自私自利的惡取豪奪。

    回覆刪除
  3. 八、九十年代,香港也有不少「雙非」孕婦,到美加澳紐等國生產,讓孩子取得當地國籍。我的一些同學和同學的妻子也是這類「雙非」孕婦。她們只不過是想為孩子安排一道「太平門」,並非想借孩子的國籍,拿取當地的福利。事實上,她們現在仍在港工作,孩子亦是在香港成長,並沒有到出生國領取當地的福利。那些有良好經濟能力的大陸「雙非」家長,不少也許和當年的香港「雙非」家長一般吧。臨盆衝急症室孕婦當然不對,極有可能是貪圖香港的福利。但是,這類「雙非」嬰兒,只佔去年出生「雙非」嬰兒的6%,大部份的「雙非」嬰兒都是依足規定,在私家醫院出生。

    Blog主認為「歐洲上世紀八、九十年代的移民政策,造成今日的惡果」。我甚有保留。今天出事的歐豬各國,並非收取移民最多的國家。即使是收取移民最多的歐洲國家,無論移民人數和移民佔人口比例都及不上美國。雖然美國也有債務問題,但是,專家都同意,她的情況遠較歐洲為佳。另外,日本是絕少吸收移民的國家,但是,她近20年也和歐洲一樣,面對生產力下降、政府債台高築的難題。可見歐洲今天的問題並不是移民造成的。

    「雙非」嬰兒當然不是理想的移民。但是,孽是終審庭那些「蛋頭」法官種的。香港不少所謂菁英又視釋法為「洪水猛獸」。政府只有請市民向好處想,橫豎香港出生率低(平均一名女士只生少於一個孩子),「雙非」嬰兒問題也許並非想像般壞。

    回覆刪除
  4. Re Hana:

    嘿嘿!有道理。

    re laulong:

    同意!

    re 匿名:

    你講你的,我講我的,無矛盾,只是看的角度不同,沒關係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