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0月30日星期五

四川麻辣的奧秘

四川人說:「麻辣,四川第一。」初時認為是自吹自擂的宣傳口號,吃過各地自稱正宗的麻辣後,才能體會四川的盆地氣候與麻辣最匹配,食療作用最有效,水土差異確實影響飲食文化。


 Picture
明朝藥典《食物本草》把中國各地的「水」作出分類,認為中國河水源頭(西面)之水屬「寒(軟)水」,東面之水屬「熱(硬)水」。

「寒水」能養顏美膚,卻易傷脾胃,造成腸胃不適。而「寒水」卻是辛辣植物的滋潤劑,辛辣,五行屬火,與「寒水」相克。四川盛產各種辣椒(辣)、香料(辛),可調和「寒水」對身體的害處。

四川人嗜麻辣,但四川姑娘以皮膚、頭髮柔潤聞名,皆因食物與水土配合,相生相克。四川屬盆地濕冷氣候,容易患關節腫脹、筋脈痛楚與腹瀉等疾病,辛辣食物有燥濕功能,食後全身骨骼發熱,而「熱力」可消炎止痛。

近年每到西部山區,數天後便會出現膝關節腫脹,繼而踝關節與手指關節疼痛。初時不以為然,認為是舊傷患發作,幸得山區老村民指導,多吃麻辣食物,症狀馬上緩解,卻無不良反應(在台北、上海、杭州、鄭州、深圳與香港吃,會胃痛、喉痛、便秘、生痱子與唇邊痤瘡)。好奇問過明白,才知道四川麻辣的奧秘。

四川麻辣,主要材料,統分三類,「麻」、「辣」與「香料」,各有所長,互相配合,把四川麻辣的食療作用徹底發揮。

「麻」,歸功花椒,四川花椒以茂汶、清溪出品最上乘,有壓腥、除異味功能。「辣」,歸功乾辣椒,四川乾辣椒種類繁多,有大金條、二金條、五葉椒、朝天椒、七星椒、大紅袍和小米椒…等,各有特性,歸屬温性食物,有祛寒健胃,除濕止痛功能。

「香料」,包括丁香、豆蔻、小茴香、八角、藿香、肉桂、薑、蒜等食材,性味芳香辛散,有散寒袪濕、開胃醒脾功能。煑食時,還採用香油(麻油)、生葱絲、生芫茜、生蒜蓉等配料,加強「香料」的獨特性味。

綜觀四川麻辣的食材,跟據中藥學分類,全是辛温之品。四川天氣潮濕,霧氣濃重,再加「寒水」,易患「濕證」;多吃麻辣,不但能袪濕除寒,透過辛辣發散,令皮膚毛孔開啓,提升新陳代謝,發汗排毐,皮膚毛髮自然得到滋潤。

四川麻辣,最有名莫過於「火鍋」與「乾鍋」。火鍋的「紅湯」,賣相鮮紅油光,一見難忘;「乾鍋」像廣東的「鑊仔菜」,麻辣同樣驚人,不能輕視。四川麻辣,據說會吃上癮,翻查資料,應該是花椒、丁香、豆蔻與小茴香闖的禍,內裡有「致癮」食物元素。

住處附近新開了自稱正宗四川麻辣麵店,水準不俗,可惜少了盆地氣候配合,昨天吃後,胃部隱隱作痛,口腔生痱子。難道要吃麻辣,非到四川不可?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