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7月27日星期二

方言才是母語(撐粵語)

小時候,每逢遇上外藉人士提到阿貓的母語是“Mandarin”時,必然刹有介事糾正他。“我書寫的母語是中文(Chinese),講的是廣東話(Cantonese),老家的方言(dialect)。”這是祖父千叮萬囑的標準答案,終身不能忘記,還要代代相承。


阿貓祖先是宋代南移香港的中原人,講的「圍頭話」,祖父輩解說,混雜着漢唐中原雅言、自家的土語及西洋翻譯借詞,慢慢演變過來,是我們的方言,我們的「母語」。「母」,母親也,「母語」,有承傳母親語言的意思。

阿貓父系是圍頭人,母系是東莞人,母語夾雜「圍頭話」與「東莞話」,同樣源出於廣東,統稱「粵語」。阿貓沒有唸過多少中國文學與歷史,知識有限,只是牢牢記着祖父輩的教導,自己的母語源頭是「粵語」。中國官方用的普通話,以前同樣是方言,被當權者劃一採用為「官方語言」,方便溝通罷了,與秦始皇統一文字、語言類同,有利於管治。

阿貓在九龍城長大,街坊來自五湖四海,識聽不少中國方言,潮州、鶴佬、順德、台山、新會、上海…等,多不勝數,各有特色。尤其,當他們自家鄉里用方言聊天時,總是特別起勁,特別高興,阿貓明白「方言」是他們的靈魂精粹,離鄉背井的心靈安慰。

阿貓讀教會辦的英文中學,只有中國語文與中國歴史用中文與廣東話教學。中文科老師,每次教中國詩詞時,都會刻意強調,必須用廣東話誦讀,才能體會詩詞的音樂感,聲韻才配合當時作者所思所想。他必定親自分別用廣東話與普通話誦讀一遍,讓同學領悟箇中差異,答案很明顯,用廣東話唸古詩古詞,確實動聽得多。

好奇心驅使,翻查「粵語」發音的特色與根源,才知道「粵語」比「普通話」更接近古漢語,比古漢語八聲:陰平、陽平、陰上、陽上、陰去、陽去、陰入、陽入,更多一聲,陰入、陽入中間細分一個「中入」,變成九聲聲調。所以唸起古詩古詞時,音韻更準,更傳神。

當時,阿貓確實有點飄飄然,為自己是廣東人而自豪,「母語」承襲着中原華夏文化,祖先留下來的「母語」,源遠流長,夠體面。

最近,看見廣州同胞為「撐粵語」而努力,阿貓當然支持。阿貓尊重各地的方言,這是各地同胞的根,絕不能動搖。普通話的好壞,自有語言專家研究,既然成了「官話」,應該學,卻不能忘本,亦無法忘本。拜託!這些馬屁精,不要拍馬屁拍壞腦,要剷絕別人的根。
Picture

上次剷起袁崇煥的名句,經已無根無據,失笑天下,現在還來限制廣州傳媒人的工作,實在欺人太甚。易地而處,剷走你老祖宗的「母語」,可以嗎?不要為了討好上意,自甘滅祖滅宗,做「粵奸」、「漢奸」!
PicturePicture
廣東的年輕人,要守好自己的「母語」,不能做無根的浮萍。「粵語」其實很過癮,不是任何方言或官話可取代。不信!找來部分「粵語」與「普通話」對應用詞,自己唸唸,哪個更型、更有意思。
PicturePicture
Picture

廣州激辯:粵語保衛戰

廣州2000人上街撐粵語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