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2月26日星期六

小醫茶寮‧局部傷患的「冷、熱敷」原則

如果一個病人能快而準說出病情,必能第一時間得到最精確的治療,減輕痛苦,節省金錢。『小醫茶寮』嘗試簡潔介紹各種常見、罕見或容易混淆的醫學或疾病概念,中西醫不同的治療方向,預防與調理準則,知多點有利無害。
前日,倍朋友做物理治療,治療師叫她在疼痛嚴重時冷敷患處。奇怪!朋友疼痛部位是勞損舊患,反問治療師,為何是冷敷?換來支吾以對。局部傷患應該冷敷或熱敷,按治療機理有既定原則。 
冷敷,是一種冷療法,借助低溫令受損部位組織低下的微循環(微血管循環系統)遇冷而收縮,減少受損部位的血流量,從而減輕傷處出現充血現象,舒緩局部腫脹,避免因過度腫脹而壓迫傷處周圍軟組織(神經組織、毛细血管組織、結締組織等),令病情惡化。
熱敷,是一種熱療法,借助熱力發揮消炎作用。熱力能增進微循環的血流量,降低炎症因子滲出,從而減輕炎症,消腫止痛。
冷敷或熱敷都是治療局部傷患的有效方法,只是對象不同而矣。
當傷患是“新傷”時,不管是跌仆、閃挫、打撃、擠壓等做成的損傷,受損部位發生不同情況的撕裂、腫脹、疼痛、活動不利等症狀。
倘若有出血,當然急救以止血為先,在沒有創傷性外出血情況下,先把傷者安置在安全環境,後用冰、冷敷袋或冷毛巾外敷受傷部位。按正规治療後,情況許何(不用打石膏、束纱布等)一、兩天內作冷敷治療,可幫助患處消腫,加速痊癒。
當傷患是陳年舊傷,或退化性病變,或增生性病變,遇疲勞、風雨發作或加重疼痛症狀,甚至局部微腫但膚色不變時,熱敷治療可增進局部血循環,發揮消炎止痛功效。
倘若舊患用冷敷會使患處血循環更不暢順,是中醫所說“寒性收引”,使局部更“寒凝氣滯”,“氣滯血瘀”,“氣血不通則痛”,因此陳傷舊患切忌冷敷。
熱敷,是人體運動糸統退化性病變最佳的保健方法,不但能緩解疼痛症狀,更能鬆弛患處軟組織僵硬情況,減低患處受壓。
頸椎病患者常有肩頸位置僵硬疼痛症狀,主要因為頸椎承托力因退化而下降,周圍的軟組織需分擔承受頭部重量,長期受壓所致。每晚臨睡前熱敷15-20分鐘,增加患處血循環,舒柔僵硬的筋肌,除了有消炎止痛功效,更能延慢頸椎病復發。
慢性關節炎患者,每遇雨天,不妨熱敷疼痛患處10-15分鐘,作保健之用。運動與工作引起的局部肌肉酸痛,同樣可以熱敷痛處,有緩痛功能,並能防止局部肌肉勞損。
不管熱敷或冷敷,温度的控制不能忽視,年老及兒童患者更甚,切忌因過冷或過熱而灼傷皮膚。採用貼敷療法時,一定要注意患者的反應,不能敷上後,一走了之,或叫患者睡時貼敷患處,保障患者安全。貼敷的用品不需名貴創傷藥,一個冰袋或熱水袋已足夠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